舆情如何处理:舆情跟踪处理责任制度,保险公司舆情处理办法,及时处理信访舆情 扶贫。
保险公司舆情处理办法近年来,随着新闻海量信息时代的到来,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每天爆炸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尽管这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读者对新闻和信息的渴求,但是,海量信息中,一些与读者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知识、伦理观念背道而驰的新闻屡屡出现,在不同程度上挑战读者的理性判断。在这种条件下,对海量新闻信息中一些新闻事实的质疑就成为舆论中的一个新现象,这种新闻也被人们称为质疑类新闻。
舆情如何处理 - 舆情跟踪处理责任制度
舆情处理哪些新闻易被质疑
保险公司舆情处理办法
重大舆情处理办法提起被质疑的新闻,不能不提到虚假新闻,简而言之,虚假新闻即是被质疑后证实为假的新闻。4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了15家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从中可以一窥,哪类新闻易被质疑:
舆情如何处理违背伦理。《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名列此次虚假新闻的榜首。这篇稿件被质疑,是因为“村妇组团约炮”等事件骇人听闻,记者描述的一个伦理崩坏的农村社会给当地村民造成了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救女童 女子被狗咬成重伤》被质疑,经查被狗咬伤的女子并非因为救助女童,而是其男友为引起社会关注给予捐助编造的谎言。
大学网络舆情监控及处理流程自然灾害。《江西九江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燕翅山告急》两篇虚假报道被质疑,都是因为他们涉及的自然灾害——地震和地陷,一篇是来自地震台的测试消息,一篇是照片挪用了他人拍摄的非新闻发生地的照片,这两条虚假报道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及时处理信访舆情 扶贫离奇事件。《四川小伙在南极开火锅店》是某微信公众号编发的虚假新闻,因为其猎奇,带来的新闻效应也大,被多家媒体转载。
网络舆情处理原则当然,这次通报的虚假新闻,都是在质疑声中被揭穿的。这些被质疑的虚假新闻,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他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传播效应,对社会公众产生了严重误导,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多年来,新闻媒体对虚假新闻的质疑从未停止,比如,人民网《求真》栏目根据360新闻数据统计,近年来连续梳理网友关注的假新闻,从最近3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哪类新闻事件易被质疑:
2013年,排在前列的是这些新闻:2014年春节放9天?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2020年才可异地办理生育服务证?张艺谋“一个孩子奖一千万”?西班牙47层摩天大楼无电梯?山东警方接警称电死外星人?辽宁运往苏州570头牛感染炭疽杆菌?网友海购奶粉意外收到袋鼠?
2014年,该栏目梳理出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假新闻分别为:2015年央视春晚停办、赴新疆旅游每位游客奖500元、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孩子失踪24小时才立案、“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广西14元买无人海岛、北京警方已掌握120名艺人涉毒名单。
2015年,根据该栏目的梳理,“国家文件规定,农村嫁女收彩礼超过八万算买卖人口”“清明节期间,少林寺僧人劝捐100元”“山东淄博周村现百人团伙偷孩子”“安徽六安某中学生网吧上网后遭割肾”“呼伦贝尔大草原失火,300牧民失联”“吃麻辣烫感染H799病毒”等假新闻上榜。
纵观这些所谓的新闻,违背社会伦理、自然灾害、离奇事件仍是其被质疑的主要领域。
事关民生才成焦点
虚假新闻的根本特征,是无中生有,欺骗读者。但是,一条虚假新闻能产生社会影响,并被媒体和读者质疑,是有一定现实原因的,只不过这是一种在虚假基础上的歪曲而已。
对上述事件进一步梳理就会看到,其中很大一部分“新闻”被社会广泛关注,主要还是它们与民生的密切关系。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保护。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包括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和精神品质方面的整体样态。因此,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是民生的重要内涵,而婚丧嫁娶、食品安全、老人帮扶、儿童保护、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等方面与民生的关系最重,也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诉求多元的焦点所在。这些方面产生虚假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传递滞后、一定程度的监管缺失等原因。虚假信息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预期,在“新奇”的包装下登堂入室的。
深入生活 注重引导
揭露虚假新闻,前提就是质疑。其价值在于,不论是荒诞不经的伦理事件还是骇人听闻的自然灾害、社会传闻,都因其与民生的密切关联,在舆论场中备受关注、迅速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热衷于从网友爆料中发现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千方百计猎奇搜怪,往往不经核实轻率采用,不但加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力度,对新闻媒体自己的诚信形象也造成了致命伤害。
因此,对待事关民生的新闻,我们除了深入践行走转改,准确把握群众在民生上的真实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要对那些离奇不实的新闻信息提高警觉,敢于质疑和揭露。
笔者认为,对事关民生的新闻信息,尤其是读者存疑的新闻事件的质疑,本是读者的权利。质疑类新闻的特点,是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已发新闻事实的部分或全部的质疑,从上面事例的梳理可以得出结论,质疑类新闻应该把重点放在虚假新闻的多发地带——与民生焦点息息相关的新闻上,为社会风气的清爽和人民生活的稳定祥和奉献力量。
对民生类不实新闻的质疑,人们也存在着一定的担心。比如,读者会不会对媒体出现信任危机,会不会形成习惯性质疑等。笔者认为,这种担心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必过分规避。因为此类不实新闻的出现,很多是通过自媒体传播的,而解决之道,也正在网络之中。因为网络的普及和人们之间联系的方便快捷,让质疑的成本几乎降到最低。从媒体的职责来说,对民生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就蕴含在对不实信息的质疑之中。(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东生)
来源:【舆情如何处理】-舆情如何处理,虚假新闻的根本特征,是无中生有欺骗读者
分类:舆情处理
舆情如何处理,虚假新闻的根本特征:https://yuqingtong.org/yuqingzhiku/104.html
版权声明: 舆情通舆情监测软件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全网信息监控到危机事件应对和品牌宣传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拥有多个服务器机房中心和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团队。 本文由【舆情通】舆情监控原创,标题:舆情如何处理,虚假新闻的根本特征,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