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舆情处理:政府网络舆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重要节日节点舆情处理预案,舆情处理经验ppt。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理为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中、省有关文件和《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重要节日节点舆情处理预案
大数据处理与舆情监控简介一、中小学校点布局现状
舆情处理经验ppt 公司舆情处理
舆情处理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67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5所(其中九年制5所);小学122所(其中中心小学11所,村级完全小学68所,初小9所,教学点34个);幼儿园27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所)〕,教职工2912人,教学班773个,在校学生41618人(其中普通高中7385人,职业高中3450人,初中9615人,小学16403人,幼儿园4765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
公司舆情处理
公司舆情处理全县校点布局呈“高中按省定标准集中,初中比较集中,小学相对集中”现状.初中、小学校点服务周边距离,小学最远20公里,平均6.3公里;初中最远60公里,平均36公里.小学在校学生最少4人,最多1936人.
舆情处理二、指导思想
企业舆情应急处理方案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按照“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相协调的思路,坚持把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摆在战略地位,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进一步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好学校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不达标、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以及整体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建设达标、质量效益较高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
(一)基本原则
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发展,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和整合教育资源工作,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当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均衡、科学发展.
――坚持布局调整目标与当地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城镇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校址选择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利用最优化.
――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做好校点布局调整工作.在工作实施中,既要考虑解决当前矛盾,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既要注重规模效益,又要方便学生就读;既要努力增加投入,又要防止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保留或新建学校要按照国家办学标准一次规划到位,有计划、分步骤加强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办学规模化.对规划调整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及时撤并到位.
――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以建促调,先建后并,分步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在工作推进中,要紧紧围绕合理布局、科学设校开展工作,适度保留必要的初小或教学点,充分发挥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完小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偏远山区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方便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尽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按照“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先建后并、动态管理、保证入学”的工作思路,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调整涉及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主要是农村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初中布局调整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前提,总体相对稳定,个别适当调整,原则上一个镇保留一所初中,覆盖人口在1.5万人左右;人口较少的偏远镇,与临近镇联办初中或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布局调整坚持以小学生就近入学、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一定保证为前提,适度扩大镇中心小学规模,小学高段(四年级以上)相对集中,对四、五、六年级不足开单式班,且邻近学校交通比较方便,有基本兼并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寄宿制,予以压缩合并.农村初级小学服务半径一般约为2公里,边远山区根据当地地理、交通、人口居住状况等统筹规划后确定,边远村(组)适当保留初小,由邻近的小学负责管理,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
四、总体规划
(一)学前教育
从2011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适龄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将县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富家沟幼儿园建成示范性幼儿园;各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标准化幼儿园;人口集中、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符合标准、相对独立的幼儿园;在部分条件较好、校舍富余的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规划五年内新建幼儿园31所,改扩建幼儿园14所.到2015年,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民办幼儿园有序发展,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日趋优化,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以上,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规划新建的31所幼儿园是:县第二幼儿园、富水镇中心幼儿园、湘河镇中心幼儿园、白浪镇中心幼儿园、十里坪镇中心幼儿园、清油河镇中心幼儿园、东畈小区幼儿园、鹦鹉沟片区幼儿园、富家沟幼儿园、二道河幼儿园、城关镇五里铺村幼儿园、城关镇碾盘村幼儿园、城关镇十里铺村幼儿园、富水镇桑树村幼儿园、富水镇龙窝片幼儿园、青山镇新庙村幼儿园、试马镇八龙村幼儿园、试马镇红庙村幼儿园、清油河镇团坪村幼儿园、过风楼镇小栗园村幼儿园、过风楼镇柳树湾村幼儿园、金丝峡镇马家坪村幼儿园、金丝峡镇太子坪村幼儿园、赵川镇店坊河村幼儿园、赵川镇老府湾村幼儿园、十里坪镇黑沟村幼儿园、十里坪镇大竹园村幼儿园、十里坪镇宽坪村幼儿园、水沟镇千家坪村幼儿园、白浪镇白浪村幼儿园、魏家台镇文化坪村幼儿园.
规划改扩建的14所幼儿园是:县幼儿园、试马镇中心幼儿园、城关镇中心幼儿园、赵川镇中心幼儿园、青山镇中心幼儿园、魏家台镇中心幼儿园、金丝峡镇中心幼儿园、水沟镇中心幼儿园、过风楼镇中心幼儿园、西关幼儿园、城关镇张家岗村幼儿园、城关镇东岗幼儿园、金丝峡镇梁家湾村幼儿园、十里坪镇白鲁础村幼儿园.
(二)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初中要逐步向中心镇集中,原则上一个镇只办一所初中,覆盖人口在1.5万人左右,办学规模原则上要达到600人以上;对确有困难、人口较少的偏远镇,与临近镇联办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在校生不少于300人.根据我县撤乡并镇现状,计划将城关镇初级中学、城关镇党马初级中学、青山镇初级中学、赵川镇中学高中部并入新建的鹿城中学,将十里坪镇白鲁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并入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金丝峡镇梁家湾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并入金丝峡镇初级中学,水沟镇九年制学校初中部、白浪镇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并入湘河镇初级中学.至2015年全县共保留县初级中学、富水镇初级中学、试马镇初级中学、清油河镇初级中学、过风楼镇初级中学、金丝峡镇初级中学、湘河镇初级中学、赵川镇初级中学等8所初中和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
小学要逐步向城镇和中心行政村集中,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小学高段以上学生相对集中.校点设置一个镇设1所中心小学和1-3所完全小学.城区中心小学办学规模不少于500人,完全小学办学规模不少于300人.山区中心小学办学规模不少于300人,完全小学办学规模不少于150人.高寒边远交通不便山区行政村保留必要的初小或教学点,由镇中心小学或学区内完全小学统一管理.至2015年,全县共保留农村小学100所,其中镇中心小学12所,完全小学32所,初小56个.分别是:城关镇保留小学14所:城关逸夫小学、五里铺小学、张家岗小学、三角池小学、稻田坪小学、任家沟小学、西铁爱心小学、十里铺初小、石垭子初小、瓜山初小、碾盘初小、索峪河初小、黑漆河初小、捉马沟初小;富水镇保留小学7所:富水镇中心小学、桑树小学、湖田小学、王家楼初小、黑漆河初小、赤地初小、龙窝初小;青山镇保留小学6所:青山镇中心小学、新庙小学、吉亭初小、阳坪初小、马蹄店初小、泉水初小;试马镇保留小学8所:试马镇中心小学、红庙小学、八龙小学、大坪初小、毛河初小、百鸡初小、田家湾初小、栗子坪初小;清油河镇保留小学7所:清油河希望小学、苏东第五小学、碾子沟初小、吊庄初小、洋桥初小、后湾初小、峡联初小;过风楼镇保留小学7所:过风楼镇中心小学、柳树湾小学、小栗园小学、县河口初小、双垣初小、青山河初小、小栗沟初小;金丝峡镇保留小学10所:金丝峡镇中心小学、太子坪小学、毕家湾小学、梁家湾小学、丹南初小、江西沟初小、马家坪初小、冀家湾初小、姚楼初小、二郎庙初小;湘河镇保留小学7所:湘河镇中心小学、莲花台小学、梳洗楼小学、两岔河初小、金斗沟初小、双庙岭初小、大古洞初小;水沟镇保留小学5所:水沟镇中心小学、联合小学、千家坪小学、八里坡小学、耀岭河初小;白浪镇保留小学5所:白浪镇中心小学、春蕾小学、苇园小学、月亮湾初小、地坪初小;魏家台镇保留小学6所:魏家台镇中心小学、寇家村小学、文化坪小学、大阳坡初小、松树垭初小、岩屋坪初小;赵川镇保留小学5所:赵川希望小学、店坊河初小、老府湾初小、寨子河初小、东岳坡初小;十里坪镇保留小学13所:中棚小学、黑沟小学、梁家坟小学、宽坪小学、白鲁础小学、核桃坪小学、红岩初小、马王沟初小、槐树坪初小、碾子坪初小、大竹园初小、小川初小、中景初小.
到2015年,全县6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颁标准化学校标准.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达到省颁标准化学校标准.
(三)普通高中教育
以注重内涵、提高质量、创办特色为重点,到2015年,全县保留1所普通高中(县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鹿城中学).县高级中学2011年建成省级示范高中;鹿城中学2015年前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2020年前建成省级示范高中.
(四)职业教育
继续推进县域内职教资源整合工作,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将县域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县职教中心统一管理.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县级统筹机制,着力建成3-5个精品骨干专业,逐步解决职业中学专业设置不合理、缺少精品骨干专业问题.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县域特色、服务能力较强的职业教育体系.到2015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办学实力和整体效益显著提高,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主导产业,达到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五)城区教育
城区教育要面向县城未来发展,适应城区人口教育需要,要把调整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切实做好城区学校的规划、整合和建设工作.坚持标准,结合实际,着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城区教育标准化、现代化.
到2015年,城区学校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县高级中学)、完全中学1所(县鹿城中学),初级中学1所(县初级中学),完全小学5所(县城关小学、城关希望小学、富家沟小学、二道河小学、西关小学);幼儿园9所(县幼儿园、县第二幼儿园、富家沟幼儿园、二道河幼儿园、西关幼儿园、东岗幼儿园、东畈小区幼儿园、鹦鹉沟片区幼儿园、怀民幼儿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确保规划提出的学校布局调整目标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镇人民政府和县发改、财政、教体、住建、国土、编制、人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增强全局意识,积极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作,确保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推进.县教体部门要承担起学校布局调整牵头责任,负责做好学校的布局规划、工程建设、监督检查、评估验收、教师队伍管理等工作.县发改部门负责将学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指导,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县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学校布局调整建设资金,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县国土部门负责做好土地综合利用工作,积极盘活土地资源,保障教育用地.县住建部门负责做好学校建设的技术指导,依法履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建设单位执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县编制部门负责做好教师编制核定工作.县人社部门负责教师队伍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协调补充短缺学科教师,按规定配齐、配足教师,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布局调整涉及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合格县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涉及县、镇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各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方针和政策,尤其要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广泛宣传各镇中心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及办学条件改善情况,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支持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要依法落实中、省、市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加大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有效整合相关部门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布局规划保留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投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着力改善保留学校的办学条件,保证教育教学需要,实现标准化办学.要从严控制对过渡性学校的建设投入,对规划撤并学校不再投资建设,及时撤并、合理利用.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监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管理,做好保障.一是妥善做好撤并学校的师生安置.学校撤并后,教职工由县教体部门统一调配,学生以“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就近入学或到相应的学校就读.二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学校校址的选择要全面调研,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城镇建设规划和国土用地规划、交通便捷、周边环境、保证安全等因素,并根据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三是把加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坚持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步伐.要加强学校后勤服务和安全管理,增加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抓好贫困学生资助,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四是妥善解决布局调整工作中出现的校舍闲置问题.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后的校舍、设备、土地属国有教育资产,统一由县财政、教体部门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依法加强监督管理,要优先用于举办学前教育、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等社会公益事业.确需置换或转让的,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开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建设,不得挪作他用.撤并学校的课桌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教学设施,统一安排到保留学校.
(五)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的实施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纳入各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各镇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指导,严格考核奖惩,实行问责制度,确保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学校合并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有关精神,结合两校合并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有关精神,围绕市局党委要把园林教育建设成为均衡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小班化教育为重点,采取兼并、整合、重组等方式,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间差距,推动两所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本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目标,采取以强并弱的办法将园林一小与园林四小合并,以园林一小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园林四小的快速发展,通过“教育管理一体化、师资配备合理化、基础设施标准化、质量评价科学化”建设,把园林四小改造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办学行为规范、办学条件达标、师资配置合理、教育质量优化”的优质学校,促进学校内涵式均衡发展。
三、现状分析
园林一小位于园林城区中心地带,学校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现有6个年级,24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1421人,在职教师69人,其中,省名师1人,省骨干教师2人,市骨干教师16人,由于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的学校管理、良好的校纪校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较好的硬件设施、优异的教育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市有着较高的社会声誉,是一所规范化办学水平较高的优质学校。近几年,一方面,由于广大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导致择校热一直难以降温,造成了学校班额严重超标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逐年增加,在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也逐年增加,本来教育资源就比较有限,班额严重超标,外地学生的增加更加使园林一小不堪重负,由于规模的扩大,生均教育资源占有率远远低于全市其他学校,目前,学校平均班额60人,最大班额78人,生均占地面积仅4.8平方米,学校教学辅助用房缺乏,办公室不够,学校没有运动场,学生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一直以来的超负荷运行,对园林一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园林四小位于园林城区北部,与一小毗邻,两校相距不到500米。学校占地面积635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3平方米,由于前几年学校建设投入不足、生源数量锐减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引发的择校之风的影响,目前,学校仅剩6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115名,平均班额不足20人,最小一个班级仅有学生11人。现有在职教师18名,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近年来,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办学规模逐渐萎缩,办学条件落后,办学水平逐年下降。目前,学校亟待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良好的校园环境、较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教师资源,根据两所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采取强校兼并弱校的办法,是解决两校发展“瓶颈”的理想办法。通过依托园林一小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园林四小资源,两校“合并办学”,以小班化教育实现两校教育的优质化,缓解园林一小的办学压力,带动园林四小快速提升,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化解办学矛盾,缩小学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四、合并办法
两校合并采取“一校两区、资源重组、分段布点、统一管理”的办法。两校合并后,园林四小成为分校区,更名为“园林一小北校区”,作为园林一小独立的教学点,原两校学生进行整体迁转,1-5年级学生在本部,6年级学生在分校区,原园林四小学生学籍整体并入园林一小。2010年秋季学期起,两校开始合并,具体办法如下:
1、原在读学生的迁转
园林一小北校区就读的五年级及以下学生,全部迁转到园林一小本部对应年级,按均衡编班的原则编入班级。园林一小本部6年级学生全部迁转到北校区,使北校区在短期内成为一所拥有6个班级300人规模的学校,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源。至于小升初,由于入学原则是就近入学,所以学生对应的初中不会发生变化。
2、招生区域调整
2010年秋季学期起,园林一小起始年级整体实行小班化,其他年级以稳定为原则,调整园林一小的招生区域,园林一小北校区不再招收一年级新生,其服务区域的适龄儿童全部到园林一小本部入学。今后,园林一小每年按五个班级招收一年级新生,每年招收225人,每班班额45人,使园林一小成为一所以小班化教育为发展方向的学校。(两校区规模预测见附件一)
3、师资的配备及筹备工作
合并后的新学校,领导班子组建工作原则上在原学校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充实。领导班子采取分线负责和分区负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分线负责具体分为教育教学线、后勤安全线、党群人事线。分区负责则是以校区为单位,保运转、保安全、保质量,分校区设常务副校长。学校设“三处一室”即: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配校级干部8名,中层干部10名。
在师资配备上,根据学校的实际规模、学科设置、岗位设置的需要,在充分考虑现有教师的数量、结构的基础上,采取交流、走教和整体置换等形式,实现两校教师的融通使用。鼓励园林一小本部教师到北校区任教,对到北校区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表模、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适当补充教师,特别是要加强薄弱学科教师配备,使新学校教师配备基本趋于合理(各科教师补充配备需求表见附件二)。
4、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
为顺利推进两校合并,必须大力推进两校标准化建设,以提高学校均衡发展的水平,尤其是要尽快解决原园林四小办学条件落后的现状,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缓解社会矛盾。截止2011年秋季开学,要通过各种途径筹措经费300万元以上,以加强北校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包括修建综合楼、运动场、学生公寓,配备图书、电脑、实验器材,更换学生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等。同时,统筹兼顾,快速推进园林一小本部标准化建设步伐,包括修建塑胶运动场、小综合楼、扩建学生食堂、改建多媒体教室、整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等(标准化建设年度规划表见附三)。
五、合并步骤
(一)方案拟定阶段(2009年11月-12月)
这一阶段主要做好意见征询、召开座谈会等调研工作,初步拟定实施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等工作。
(二)合并准备阶段(2010年元月-7月)
成立两校合并筹建小组,加强合并宣传,推进两校标准化建设。确定学校师资配置、学生迁转和招生方案。
(三)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9月)
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0年7月-2011年6月)
拟订合并后学校的班子组建方案,组建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拟定教师交流、走教方案,两校区教师实现融通;园林四小一年级新生到园林一小就读。两校区在学校管理上实现教育教学、财务统一管理;在教学组织上,对科学、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采取走教形式,送教到点、执教到班,同时,加紧推进两校区标准化建设进度。
第二步(2011年7月-2011年9月)
创造条件,化解矛盾,实现两校区统一管理,即人事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教育教学统一协调;两校区按学段布点,学生实现整体迁转,逐步均衡学生规模。
六、具体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校合并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局长杨本宗同志为组长的两校合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合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合并工作中的困难。
(二)广泛宣传,统一思想
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学校合并的意义及有关政策和措施,开好五个会议,适时召开学校班子会、全体教师大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家长会,认真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着眼于长远利益,争取社会各界及广大学生家长的支持。保证良好的教育秩序和教育环境,保证两校合并工作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三)调整师资,优化结构
认真做好学校教师的配置工作,确保学校两校区教师数量充足、质量过关、结构合理。
(四)规范管理,稳定生源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进一步加强管理,尤其是学生安全管理,学校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车辆及道路交通管理,确保学生上学放学途中安全。严格执行招生计划,规范学籍管理,认真执行通知入学制度,确保学生不因两校合并而流失,保证生源稳定。
来源:【公司舆情处理】-公司舆情处理,教育资源整合方案
分类:舆情处理
公司舆情处理,教育资源整合方案:https://yuqingtong.org/yuqingzhiku/1237.html
版权声明: 舆情通舆情监测软件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全网信息监控到危机事件应对和品牌宣传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拥有多个服务器机房中心和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团队。 本文由【舆情通】舆情监控原创,标题:公司舆情处理,教育资源整合方案,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