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军舆情处理:舆情处理-就搜索舆情帝,舆情发生的处理方法,加强食品安全舆情处理。
公安舆情处理初探饿了么网络公关副总裁 郭光东
幼儿园构建舆情监测处理机制好的PR(网络公关)应该站在CEO的角度思考与执行;理想远大的CEO一定会充分理解PR的价值并付诸支持与行动。
涉军舆情处理这篇“榕汇朋友圈”是饿了么网络公关副总裁郭光东在最近一期(11月7日)榕汇活动《PR大神讲PR》上,以《我的网络公关哲学》为题面向高榕被投企业创始人与PR负责人的内部分享。
营养餐应急机制 舆情处理对CEO而言,PR对公司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说好的PR负责人所带领的是“战略导弹部队”?优秀PR对事的“得体”反应和“顺势而为”的网络公关战略是什么意思?PR应该如何做到“得体”?如何审时度势建立“顺势而为”的PR策略?如何与CEO默契配合,在各部门间树立威信、有效协调?
涉军舆情处理郭光东搭建了饿了么的网络公关体系。任职以来,为提升饿了么品牌形象、妥善应对危机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前,郭光东曾在鼎盛期的《南方周末》工作十年,任职编委、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后参与创立北京博雅天下传播机构,担纲《人物》杂志、《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周刊》出版人。
舆情处理-就搜索舆情帝我们觉得郭光东把PR这件事讲的足够提纲契领、深入浅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R是公司的“战略导弹部队”,为什么你却用不好? | 高榕朋友圈来源:郭光东在榕汇活动的发言,内容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大家平常基本看不到网络公关的人在做什么,我们更像个地下工作者,平时瞎忙,正好高榕资本施加了一个外力,让我逼迫自己想一想我这两年的经历和体会。非常感谢高榕资本的邀请。
其实CEO要出去演讲或是接受采访之前,他自己也需要想一想,沉淀一下思维。这也是我们网络公关人能够给到CEO的重要外力。CEO非常忙,但必须花时间思考公司战略、行业趋势的问题,这其实对他也是很好的促进。
今天主要聊一下这两年下来我对网络公关的的粗浅体会,叫《我的网络公关哲学》,一个是“得体”,一个是“顺势而为”。
网络公关在很多时候是公司的一级职能部门,差一点的是市场部下面的二级部门,貌似可有可无。我觉得网络公关的价值很多时候是被低估的,甚至都没有“招聘男网络公关女网络公关”的电线杆小广告重视,人家开出来的工资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笑)。之所以提出这个话题,也是希望各位CEO更好地理解网络公关对公司的价值,也有助于我的同行在公司更有地位。
网络公关非常有用,这并不是王婆卖瓜。无论你是初创企业还是独角兽、BAT这样大体量的公司,网络公关的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有时候你未必感觉得到。
比如网络公关对招聘大牛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初创企业,优秀的人要离开一家好公司跳到你那儿,凭什么?这要看你的网络公关平时做得怎么样,能否建立起他对你这家公司的信心。
比如融资,如果网络公关做得好,投资人可能会不经意地注意到你,公司估值可能会翻倍上涨。
比如业务开拓,经常打交道的商务伙伴经常听到你、经常看到你,就会对你有信心,长期的合作也会非常容易。
另外,PR对新客户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很难量化一篇文章或CEO的演讲到底获得了一千个新客还是一万个新客,但它的作用真的是润物细无声。
而且网络公关不仅对外,对于对内凝聚员工士气也非常重要。这绝不仅是人力资源做的事情,也是网络公关的重要职能。因为员工看到我的公司这也好那也好,CEO这么有魄力、有领导力,就会增强员工的向心力。
所以,网络公关的价值和作用可能是在这几方面:招聘、融资、业务开拓、新客户获取、凝聚士气。我经常重复的一句话是:如果只剩下一块钱做Marketing的话,我一定会把它投在PR上。
网络公关值钱吗?或是你舍得为网络公关花钱吗?事实上,网络公关开支是一家公司里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相对于你的广告或其它方面的支出,网络公关最便宜而效果又是最大化的。有一本比较有名的书,美国人写的,《网络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推荐大家看看。
谈到网络公关值不值钱,很多具体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优秀网络公关的巨大价值,以及平庸网络公关造成的巨大损失。
先举一些负面的例子。比如,有公司在IPO之后,发生了几天内跌掉数十亿美金市值的情况。因为它对网络公关认识不足,反应差劲。其实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变化,营收也很好,问题就出在网络公关应对上。平常觉得网络公关可有可无,但这个时候要让CEO花2亿美金请一个好网络公关,他肯定愿意,起码他也赚了几十亿啊。这时候网络公关起码值几十亿美金。
再比如Uber,CEO卡兰尼克都被驱逐出公司了,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公关太烂。公司经常有各种丑闻,性骚扰、恶性加班、员工士气低落……最后投资人看不下去了,决议把这个CEO炒掉。看来不愿意在网络公关上花钱,你CEO的位置可能都不保。
再举几个正面例子。比如阿里的网络公关做得好,对公司价值上升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当十几年前马云在湖畔花园毛坯房里给十八罗汉开第一次会的时候,就录制了视频。请大家想想看这是多神奇的一件事情?这是非常出色的网络公关意识。后来无论是对美国的eBay还是其他公司的竞争中,网络公关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亚马逊的网络公关水平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亚马逊现在市值5000亿美金,但它市盈率多高?200多倍,放在中国你肯定觉得是妖股,但大家就是对它有信心,相信贝索斯一定是牛人。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网络公关做得好。他每年一封“致股东信”,已经成了他的行为艺术,而且那封信每次都会流传,他不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机会都会强调客户第一,强调亚马逊的价值并不是靠利润,而是靠现金流,靠将来对整个行业的改造。亚马逊无人店Amazon Go的宣传片拍出来,哇,太炫了!简直神一样的公司。
所以网络公关非常值钱,在座的CEO如果真的志存高远的话,我希望你能真正在意这事。借此机会也想提醒一下各位CEO,网络公关很像战略导弹部队。平时打仗都是手枪、机枪在打,很难用到导弹,但有支战略导弹部队部署在这里,对于真的懂的CEO会很有安全感。亚马逊就请了白宫的发言人去做公司的网络公关高级副总裁。通常来说,好的PR团队投入产出比可能是公司里最高的,你要留心找一个真正好的人来领头。
那么一个好的网络公关值钱在哪里?第一,他的人脉;第二,他的判断力。这两项中,网络公关人最值钱的就是判断力,很难靠KPI衡量,真的是靠情商,靠长期阅历、知识结构积累的,就是一种直觉。
下面切入正题,聊一下怎么做网络公关。
某件事来了之后网络公关应该怎么反应,我觉得对事反应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得体”二字。
得体看似应当,其实很难做到。所以我在与网络公关小伙伴们交流时,最多强调的就是得体、得体、得体。
做网络公关如同做人,网络公关做得好你首先得做个好人,你处事得体,别人就能感知到你是个好人。得体,说明你言行得当,最重要的是与你的身分相称。不得体的反面就是失礼,你没这个身分还要冒充、吹大自己的身分,或是过于刻意地低调。一个人得体,别人会觉得跟你交往如沐春风。而网络公关经常代表公司面对公众,公众不反感你、不讨厌你,而且你把事儿摆平了,这就是网络公关对事的最高境界。
网络公关反应不得体的事儿比比皆是,我只举两个最近的例子。
有家金融公司回应媒体对它的负面报道,结果满纸荒唐言,说的那些话,私底下都不好意思说,但却是以公司声明的形式发出来的。我当时看了“惊为天人”,看这个回应你会觉得老板已经慌了,已经进退失据,已经在乱来了,大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气概。如果真的他出什么事儿,我觉得网络公关可能是踹老板最后一脚的人。
还有一个例子,有公司上市之后突然遭到不少媒体“攻击”,它就急了,发了封律师函,而且是以公司声明的形式发出,律师函中各种威胁媒体,不仅追究你的民事责任,还要追究你的刑事责任,要把你抓起来。出了这样的律师函,基本上就与所有媒体为敌了,这时候没搞你的也会扑上来咬你,而且人多势众,你更不可能告我了,事实上后来你听说它告谁了吗?没有。
我一直觉得,告媒体是下下下策,媒体说错了你可以去沟通解释,不能没说两句就抄板砖。网络公关部是有话好好说部,不是革命武装部,为自己公司的一点事去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也不好嘛。发律师函,起诉媒体,很多时候只会引起更多人反感,我觉得这是不得体的处理。
我们再来看看几个得体的例子。阿里的文案水准不错,入情入理,而且经常能通过长信的形式达到网络公关目的。每年中秋节,各家公司可能都会给媒体朋友送月饼。有的媒体人估计会收到几十盒,分不清哪盒是谁家送的。去年中秋节前后我去拜访媒体,一位媒体朋友说,你看这是阿里的月饼。我说,你为什么记得?她说,礼品盒里附了一张卡,卡上讲了三段人生故事。这可能有点儿《读者文摘》的调调哈,但一下子就可以在几十盒月饼里让你记住它,因为都是很正向的人生故事,和过节不违和,这样的处理就非常得体。
还可以举一个腾讯的例子。前段时间有好多篇文章把小马哥在朋友圈里的各种小举动列出来了。比如,一家公司的CEO发了条朋友圈,“晚上12点刚开完会,还是要锻炼,决定跑步回家。”马化腾在下面回复,“你是换了衣服再背着背包跑吗?”那人说,“办公室备了衣服,让司机把包送回家”。马化腾又问:“路上的人和车那么多,让司机送你到体育场或者室内跑,会更安全吧?” 还比如一个媒体人发了一个朋友圈,晒了参加腾讯举办活动的照片,马化腾就在下面留言,“你也来了?没人告诉我啊”。你会感觉马化腾还会如此关注一个记者。再比如,一个投资人贴了一张自己孩子在船上钓海鱼的图片,马化腾留言说,“孩子太轻小心安全”。看了这些,你会觉得这是符合小马哥人设的,你会觉得小马哥非常温情。他之所以能运作这家公司,能积聚世界上这么好的人才,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如果用在一般人身上没意义,反而托大,但把小事情用在这种层次的人身上恰恰是非常得体的一种做法,以小见大,非常高明。
结合我们自己的例子,饿了么对一些事件的回应,可能大体也符合我所说的“得体”二字。
比如有一件事情,去年10月份,饿了么突然受到很多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攻击,“你平台上面怎么有这么多卖狗肉的店?这是极其野蛮的行为,为什么吃狗肉?”批评的声浪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决定回应。如何得体处理其实很难:如果要下架狗肉,吃狗肉的人会觉得你矫情,不顾及他们的利益;如果不下,爱狗人士会认为你没有底线,更要继续围攻你。但无论爱狗人士、吃狗肉的人士,都是平台的用户,我们都需要团结。
我们高层郑重讨论之后决定把狗肉品类下架,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又不宜让自己陷入伦理的争议漩涡,我们在回应信里是这么说的,“我们无意以某种道德的姿态去博取眼球,作为一家订餐平台,也不便介入狗肉可吃与否的伦理激辨,促使我们最终下定决心的,仅仅是基于对食品安全本身的考量。”我们观察到国家并没有专门对狗肉的检疫标准,如果没有检疫标准又产地不明,极有可能携带寄生虫、狂犬病等病毒,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说,在狗肉问题上我们看到并理解各方诉求,也充分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作为订餐平台,饿了么在这个问题上诉求只有一个,就是要确保8000万用户的食品安全(现在饿了么已经有2亿多用户),我们全部下线。而且根据相同的逻辑,我们下线狗肉的同时也对其他没有检疫制度的猫肉、蛇肉等下架。
饿了么平台上有数以千万计的产品可供用户选择,弱水三千又何必只取一瓢饮?包括文案开头也不是惯常的写法,“狗肉可不可以被食用?食用狗肉到底是品尝人间美味,还是对人类最亲密朋友的背叛?”
大家可以看到,这封告商户和用户书,不是简单粗暴地仅仅告诉大家一个结果,而是用了一种说理、论证的写法,把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完整地呈现给公众,整个论证的落脚点也和平台的身份相配,基本上做到了得体。
后来这个回应的效果还蛮好,爱狗人士对我们赞不绝口,说我们没有大公司的傲慢,对待问题不敷衍,没有给他钱让他删文章,吃狗肉的人士也觉得这个回应站得住脚,非常理解。
这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总体回应,既能把危机度过,又能借这个危机真正化危为机,正好也是对平台价值观的一次宣扬,我们就是只重视食品安全。
类似的还有一个关于急哭外卖小哥的回应。突然有一天网上疯传一个视频,一个饿了么的外卖小哥,因为送餐马上就要迟到,在电梯里急得大哭。大家一方面同情小哥,另一方面觉得平台是不是有管理失误的地方。我们也对此作了回应。
我们内部对事情做了了解。当时他急哭之后就辞职回到了江西老家,我们专程去看望了他,了解到他的腿本来就有旧伤,也不太适应北京的冬天。这里有一个平时不太会被关注的问题,在高峰期的写字楼送餐,最难的不是骑车送到写字楼,而是等电梯。中午高峰时段电梯层层停,每层一停半分钟就过去了,配送小哥会崩溃就非常能够理解了。
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是要关注这个小哥个体,对他进行慰问;然后,我们要从智能调度上更好地完善我们的调度系统,特别要评估到某一栋写字楼里电梯的停留时间;同时,我们在配送相应的奖惩制度上要更多容错,不要让小哥觉得被逼迫。
通过这事儿的回应,也让大家觉得饿了么还是蛮有温度的公司。对一位小哥很关怀,并且勇于检讨自己不足的地方,持续去改进。
还有一些特别敏感的事情,你得第一时间反应,不能给它持续发酵的空间。回应更得得体,不仅是要关注到事件某一方,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要想到。而且快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森林大火,开始一个苗头如果不摁住,就会哗哗蔓延,最后你就是救不了。而且,应付特别敏感的事件,在快的同时,话一定要少说,措辞要字斟句酌。
最近大家比较关注饿了么一个事儿,跟百度外卖合并。大家会关注新闻稿,关注CEO出来表态,但我觉得还需要一种具象的东西给大家更为直接的冲击力。
所以在准备通稿、CEO公开信等物料的同时,我要求一定要有海报,而且对海报设计非常重视。因为CEO的公开信或通稿未必有多少人关注,大家只知道你合并就OK了,但这幅海报可能会流传开来。而且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不可能满屏都是文字,他也会需要图片信息,图如果做得好,对扩大这个事件的影响、争取受众的好感方面是很有帮助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也比较得体地贴合了两家合并的场景。海报的下半部分还有句话,“欢迎百度外卖”。后来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里,几乎每则报道都引用了这张图。我们公司内部也到处都是这张海报,这也是我之前讲的网络公关的作用之一,团结内部士气。
所以,网络公关的物料不光是文字稿,也应该包括文字之外的多元素材,有时候真的是“一图胜千言”。这样的画面感、气势和背后的寓意,是文字稿难以替代的。
例子讲完了,还有一个事情必须提一下。我是媒体出身,现在做网络公关,与一直做网络公关的人可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对文本的要求。
我一直要求“杜绝网络公关腔”。不是发一篇文章列个“一二三”,官话套话,这种东西的传播效果是非常糟糕的。当然你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不网络公关腔了,但是我‘ 作文腔’。文本写得像中学生作文,各种矫情,各种华丽辞藻堆砌,各种喊口号,甚至说满纸片儿汤话。这两个倾向都不够得体。
所以在内部和小伙伴交流的时候,我经常强调一句话:改造我们的文风。要想让网络公关的传播效果在一众公司里跳脱出来,杜绝网络公关腔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方向。真的要入情入理,说人话。
以上就是我对于一事一议如何做到得体的观点和体验。得体是对事的最高境界。
讲完了应该如何应对具体的事,对于好的网络公关、好的公司而言,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趋势面前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说,基于对整个公司、对整个行业的判断,决定如何做好网络公关。
这同样是我在内部交流里比较强调的: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包含什么呢?
先来讲讲如何做正面:
正面方面,在企业里做PR,一定要主题先行。你要围绕重点反复打,而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我以前做媒体,特别是我做的是市场化媒体,最讨厌、最反对的就是主题先行,你必须要客观,要根据事件本身来做报道;而网络公关不一样,网络公关特别强调主题先行,你肯定得说公司好,不能说公司不好,怎么个好法、往哪个方向用力,这个你要想好。
特别重要的是,必须要跟CEO沟通清楚。CEO本人要坐下来一起想,无论是网络公关VP还是PRD,都要聊透,趋势是什么?应该根据趋势制定什么主题?这样才会少做无用功。如果打得分散,大家也感觉不到,所以要根据趋势,从CEO起,从上到下的制定PR策略。
这里有两个点需要单独拿出来讲一下:
第一、 网络公关战略怎样制定?
我觉得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公司的特性来制定。比如你to B还是to C,to C网络公关的重要性可能更高过to B,但to B也不是不做网络公关,to B更重要的网络公关对象是投资人,是你合作的商家。什么渠道、什么样的文章能打动他,你要往这方面努力。
如果你做的是很高冷、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应该怎么做传播?那你网络公关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翻译”,你要成为高冷行业和普通大众的沟通桥梁,跟他们要说人话,绝对不能扔一堆术语过去。之前我在媒体做法律报道的时候有一个经验,写法律的稿子不能出现一个法律术语,万不得已才用,我觉得这才是好的法治报道。只有你自己先搞懂,你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同时,还要根据公司的体量以及公司在所处行业内的位置来决定。比如,公司所在行业已经有领先的大公司了,你的正面网络公关就不要做得太过,不要因此而引起别人的注意。在行业里前面都是大佬的情况下,我建议在发展初级阶段,应该像朱元璋当年所采纳的建议一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缓称王的战略很关键,别一上来就显得牛得一塌糊涂,那样别人会集中火力来对付你的。大公司的网络公关部可能会专门分一个部门来打你,这样你就得不偿失。但如果你的公司业务是行业首创的,那么你不妨自立为王,说“我就是这个行业的开创者”,这时候你的网络公关是可以往这方面打的。我觉得这个势要看清楚。
第二、 围绕重点反复打。
大家发正面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多发一篇、少发一篇,或是不发都无所谓,我只把危机摆平就行了。但必须清楚的是,网络公关的工作不光是危机网络公关,没有平时的积累,其实很难做到得体地处理危机网络公关。我要说的是“平时多PR,战时帮大忙”,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虽然平常的文章本身没什么意思,或作用不是很大,但我还是建议持续地打。这个打法一定跟我们刚才讨论的如何定战略紧密结合。你要找到公司努力的方向,持续地打、反复地打,真要出了状况,大家有可能会选择原谅你。或者有些媒体觉得“他以前挺好的,这小事儿就不报了”,希望大家务必重视平常的网络公关输出。
再来讲讲负面方面:
每个公司都会有负面,但是,一定不要让外界感觉你天天负面缠身。如果公司高管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处理负面上,那他抓业务的精力就不够了,而且积重难返,一旦遇到突发的大危机,真的就会墙倒众人推。这里面又有一点容易被大家忽视,我们说“把负面搞搞定”并不局限于跟媒体吃饭,你也需要把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人搞定,把公司内部搞定。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网络公关负责人和团队在公司树立权威。一个是与所有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一个是你的CEO要能够充分理解PR是什么,给你充分的信任和背书支持。
我们在网络公关部与业务部门之间建立了比较好的沟通机制,这在很多大公司比较常见。网络公关部的人不光负责对外联络媒体,对内也要联络相应的业务部门。我会在每个部门相应分配一个同事对接,发生事情时,他就可以迅速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给到反馈,查明事件。
我们会在每个部门派“PRBP”,HR有HR的BP,网络公关有PR的BP,随时了解这个部门有什么值得对外说的,或是有什么坑要填,每周都会联系的。而且我和团队讲得最多的就是“守土有责”,如果这个部门出事儿,为什么没有沟通到位?要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网络公关部或做网络公关的人在公司内部要树立权威,要通过成绩让大家觉得你是很专业的,特别是在经历几次大事件之后,公司内部对网络公关同事竖大拇指,以后沟通交流或是要他们做什么事,大家都会很配合。
有些公司之所以负面缠身,可能跟公司有一大批用力过猛的员工有关。这些员工很想维护公司利益,特别坚持原则,对待用户的投诉非常较真,不惜跟用户闹到法院见,媒体上见。其实这是很不划算的买卖,省了几个小钱,但媒体上天天是你的负面,公司声誉受到很大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网络公关部出面协调,教育公司。
我记得亚马逊有过一个案例。有个用户3年前买了一杯牛奶,他投诉说牛奶坏了,而且又没有亚马逊的发票,所以亚马逊的客服坚持不赔,这人就要去告媒体。亚马逊的网络公关说,应该赔偿!如果连一杯3年前的牛奶坏了而且又没有发票的用户我们都赔了,今天购买又有发票的用户能对我们不放心吗?“用户第一”的形象不就一下建立了吗?一杯牛奶值几个钱?赔10倍也没多少。所以,较真不要用在这种地方,不要跟所谓刁蛮的用户讲道理,让他们开心就好了。公司内部有的人会觉得是不是专门有人靠讹你吃饭,实际上这种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公司在设置内部流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面对小概率负面事件时的操作方案。
在面对负面情况的时候,看趋势,要考虑如何不让自己负面缠身,怎样通过内部流程梳理和内部部门协作把它搞定。
当正面持续打、负面都搞定的时候,顺势而为还需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Timing(时点的选择)。
知道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力,这非常重要。对Timing把握最好的品牌之一就是杜蕾斯,这个大家学不会也不用学,因为讲黄段子的永远比讲普通段子的更受欢迎,这是由品牌特殊的功用决定的。不过,杜蕾斯把握Timing的能力值得我们好好学。
顺势而为的例子很多。腾讯在3Q大战之前,总感觉它的网络公关很被动,处处树敌,疲于应付,但3Q大战之后,它的网络公关观念整个扭转。它开始不断释放开放生态、打通连接、不谋求控股的信号。把这样的形象给到大家,让大家觉得这样的公司是可以信赖的,这其实是贴合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我们现在基本见面之后就会加微信,我觉得这可能是腾讯最好的网络公关了。
阿里美国上市的时候,就很好地做到了管理社会大众的情绪。很多人会觉得阿里人一夜暴富,会仇富,而阿里通过“梦想”为关键词来做传播。传播很广的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都非常熟悉。主要说了团队这么多年经历的风风雨雨,靠梦想打拼,创造了多少就业、多少机会给大家。阿里的网络公关团队对趋势、对受众心理把握比较准,然后去迎合它。
今年5月出了一个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概念,这“四大发明”包括: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这个概念提出的时点很巧妙,是借着APEC杭州会议发出的,支付宝被纳入进来是非常高明的做法。
亚马逊在顺势而为上一直是佼佼者,每年一封致股东公开信,本身就是对行业趋势的研判和对公司战略的表达,具体的网络公关工作当然也就有章可循。
我们饿了么也可以举一个例子。两年前,十一长假刚过,大众点评和美团突然合并了,闪电合并之前没什么兆头,合并后外界对饿了么是否独立,是否也参与合并有种种猜测,天天有人问,遍布全国的饿了么员工一时也有点迷茫。这个时候,CEO觉得要出来说话,这个势要把控一下,于是,我们很快发了一封张旭豪给员工的邮件,当然也对外发,标题就叫“他们变,我们不变”,对内对外申明了饿了么所处的态势和方向,我们祝福他们,但我们还是保持独立发展不变,公平竞争也会持续下去。
顺势而为,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应该做的吗?但说来容易,其实逆势而为我们看到的更多。有些公司并不是没做网络公关,但如果在某个关键节点上误判了趋势,把网络公关做过了,甚至做反了,那就是典型的逆势而为。特别是你公司的业务本来就有一定的瑕疵,可能大家并不怎么注意你,结果你刷屏式地宣扬,反倒迅速放大你的问题,群起而攻你,导致公司的公众形象瞬间崩塌。
最后,我想用一副对联来跟大家共勉: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网络公关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披阿要深思。
我只是改了成都武侯祠里的对联,“从古之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觉得放到网络公关上特别贴切,也特别应和了我这两年在网络公关方面的一点小收获。谢谢大家,让我们共同与CEO们一起做好PR,做好公司的军师。
来源:【涉军舆情处理】-涉军舆情处理 饿了么公关副总裁:PR是公司的“战略导弹部队”
分类:舆情处理
涉军舆情处理 饿了么公关副总裁讲话!:https://yuqingtong.org/yuqingzhiku/121.html
版权声明: 舆情通舆情监测软件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全网信息监控到危机事件应对和品牌宣传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拥有多个服务器机房中心和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团队。 本文由【舆情通】舆情监控原创,标题:涉军舆情处理 饿了么公关副总裁讲话!,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